近年来,各级公安监管部门针对监管场所押量大警力少、被监管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现状,积极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有力提升了监管场所保证安全、服务刑事诉讼和行政执法活动、保障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监管场所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启越纵横结合监管场所的具体需求打造了专属方案,打破传统可视对讲独立设计的观念,创新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架构技术及高集成硬件方案。
近年来,各级公安监管部门针对监管场所押量大警力少、被监管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现状,积极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有力提升了监管场所保证安全、服务刑事诉讼和行政执法活动、保障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监管场所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启越纵横结合监管场所的具体需求打造了专属方案,打破传统可视对讲独立设计的观念,创新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架构技术及高集成硬件方案。
一、背景介绍
被监管人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足,缺少岗位联动,有限警力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放大了押量大警力少的矛盾。
监管工作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防转变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运用监管大数据对被监管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有效管控、防患未然的能力不强。
监管业务指导脱离监管场所实时信息资源,动态精准指导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应用着眼于具体问题,前瞻性统筹规划不够。
二、系统组成
智能化
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在押人员报告系统、巡更系统、报警系统、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周界报警、AB门控制系统、电教系统、会议系统等、信息发布、远程点名等。
信息化
实战平台、公安智能交互终端、室外信息显示系统、防误放人系统、自助办案系统、谈话录音身份确认系统、照相采集系统、移动巡诊系统、非涉案物品保管系统、值班大屏显示系统、警务公开系统、CCIC在逃比对系统、家属送物签收系统、远程充值预约系统、腕带定位系统、信息推送平台、风险评估系统、绩效考核系统、出所就医防逃脱系统、移动警务平台等。
三、系统架构
四、方案价值
1、打牢智慧新监管基础
信息化方面实现“四个应尽”。一是应采尽采,拓展监管内部数据,实现基础工作标准化、信息化。二是应接尽接,全面拓展监管外部数据关联,接入外警种、外单位数据。三是应享尽享,加强监管数据开放度,提高与相关业务系统共享程度,全力服务“智慧新警务”。四是应联尽联。加强与外系统对接,实现业务协同互联互通。
2、实现安全管控智慧化
依托人脸识别、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结合业务场景对视频进行结构化和业务数据化,建立监所安全管控模型、预警处置机制,实现预测预警预防。一是实现区域智能防控。借助视频智能分析、生物识别等技术,发现异动人员,系统即报警,警情逐级推送。二是实现行为智能分析,对被监管人员剧烈运动、单人滞留和危险区域滞留等行为发出预警。建立被监管人员风险模型和监所风险模型,直观展现每个被监管人员风险评估结果。三是实现警情联动处置。发生监所警情或风险点后,视频、门禁、报警自动关联,信息自动推送,监所指挥中心和相关岗位民警处理,实现“一人触网,全所联动”。
3、实现执法管理智慧化
一是执法流程规范化。按照“业务精准推送、流程闭环管理、工作量化考核”的原则,强化流程关联,确保流程发起、限时办结、流程异常必有响应,实现及时提醒、有效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二是监室管理智能化,准确记录监室内一日生活、床位、轮值员、点名、进出监室等信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实现岗位间信息精准推送、及时流转。四是来所办事自助化。通过服务大厅自助提讯会见终端,解决到所办事人员排队、窗口民警多次重复采录数据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五是财物管理数字化。实现被监管人员在线购物消费电子记账消费情况对被监管人员家属公开。
4、实现指挥督导智慧化
一是建立健全的扁平化、可视化、移动化、网格化指挥体系。二是通过智能监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监所执法管理自动督导巡查。三是强化应急指挥,实现对不遵守人员交付执行、分流转送、被监管人员出所就医等联防联控,以及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处置。
5、实现打击犯罪智慧化
一是强化线索采集流转,依托公安机关指挥中心、警综等平台,与刑侦、禁毒、治安等部门对接,建立监督机制,实现线索高效流转。二是强化警种合成作战,加强监所配侦,提升精准打击效能。三是强化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与网上追逃及警情、警种信息比对、串比和碰撞,与检察院、司法部门的数据交互通道,实现网上业务协同。
6、实现公众服务智慧化
一是律师通过网上预约后,监所根据预约情况安排调度视频会见室,律师到达监所后直接通过视频会见方式会见被监管人员,解决律师会见困难问题。二是通过建设集家属律师会见预约、外来人员进所预约、家属顾送、监所概况、办事指南、法律法规、对外宣传为一体的监所服务平台与自助查询终端,让来所办事群众少跑腿、少排队。三是通过省厅统一开发的网上财物顾送功能,系统平台减少被监管人员家属到现场顾送流程,提升服务为民一站式服务。